第464章 哪有出海去抢来得快(2/4)
管,脸上带着喜色道。
“回公爷,这门炮还是有一些瑕疵,但这个瑕疵已经被属下和汤教士解决。
您看那边的那些匠人,最多再有两刻钟,那门新熔铸的炮管,便可以打磨修整完毕。
属下打算就用这门炮来做试射。”毕懋康对张世康道。
刚才他已经听方总管说,张世康已经被崇祯皇帝晋爵为镇国公,心中惊讶之余,更是对未来振兴大明火器充满了信心。
“好,我今天就在这儿等着,今天必须来它一炮!”张世康高兴的对众人道。
他也不打搅毕懋康与汤若望处理那门新熔铸的火炮,而是带着崇祯皇帝四处观摩。
“陛下,莫小看了这个破旧的小工坊,咱们大明的未来,或许就在这小工坊中孕育,臣没开玩笑。”
张世康指着周围的工匠们道。
西山大营内的这个工坊,原本的班底只是京营的二三十个老匠户。
后来张世康从工部的方逢年那里,诓骗来了三十个火铳匠人,又从其中一个匠人口中,得知了茅元仪的下落。
茅元仪刚来没多久,就解决了斑鸠脚铳的研制,还向他推荐了宋应星。
宋应星又推荐了毕懋康,毕懋康来了后又推荐了王徵,加上张世康也一直为这个小作坊征召各种能工巧匠。
即使他去年出征一年,凡是到了哪儿,也会让厂卫去搜罗匠人,但凡是有技艺高超者,都会被他带到这里。
以至于两年的时间下来,西山大营内的各种匠人已经达到了六百多人。
工坊虽然不大,而且除了遂发式火铳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,以及改良版纺纱机外,其余项目大多处于研制阶段。
但张世康相信,只要给他时间,有他把控着大方向,日后这里必然会载入大明的史册。
而距离这里仅仅三四里的地方,制造总局的建设也在大力推进,只待那边的工坊建造好,这个工坊的所有人员设施,都会直接鸟枪换炮。
“火器固然重要,但于朝廷而言,民生也很重要